3月28日课改培训讲座内容
一.在导学稿的编制方面注意的问题:
1. 编制导学稿,重在“导(引导)”字上下
工夫。
导学稿中“导”的本意是指导、引导,指导重在课堂之上,引导重在编稿之中,主要看以下两方面:
能否引导学生去读教材。
能否把重点、难点敲碎,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小问题。
2.设计导学稿,讲究“二十字秘诀”:
a.知识问题化:设计成一个个循序渐进的小问题,连接起来就是本节的知识要点。
就一节课的学习而言,我们始终无法让学生“一口吞下一个大馒头”,“饭”必须一口一口地吃,教师的责任,就是提前将“大馒头”做小,让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“吃”进“嘴”里。这个“做小”的过程,就是知识问题化的过程。
b.问题探究化:所设计的一个个小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,能引领学生去读教材,且不读教材就不能很好解决问题。
c.探究层次化:由浅及深,由表及里。
d.导学简单化:有序引导,逐步生成。
3.导学稿的稿面力求简洁明了。
学习目标应简洁明了,一般只写知识目标。
尽量避免过多过长的文字叙述,尤其是低年级。
巧妙使用插图。
“六环节”的各环节名称尽量不出现在稿面上。
4.设计问题“四注意”:
a.设计的问题不要过多细碎。
b.所设计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并思考。
c.设计的问题或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
方式,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。
d.多用“想一想”、“议一议”、“试一试”、“练一练”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。
5.学法指导在其中
导学稿体现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,因此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。
指导怎样预习(读教材、借助工具书、上网、求
助别人、用好双色笔做记录等)。
指导怎样梳理知识点(熟读教材、把零散的知识
累积、搜集关键字词、借助表格、画知识树等)。
指导小组合作。
指导探究。
二、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常犯的错误
1、肤浅:问题化变成了问答化(搬运工)
2、封闭:结论单一,没有开放余地
3、主观:难度、容量不符合学情
4、习题化:题纲
5、试卷化:试卷
6、剪贴化:无教师个性痕迹
三、怎样集体备课?
1.主备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、熟悉课标,切
忌网络直接下载。
2.同组教师一定要对以下内容认真研究:
把“学习过程”设计成路线图,具有引领作用。搜寻本课知识点,是否有遗漏。习题的选用尽可能用教材中题目,可适当变型;习题的设计是否有梯度--基础题(全部学生独学解决)、提高题(中等以上学生独学解决)、拓展题(学有余力学生对学、群学解决)。
3.每个使用教师都要在导学稿上留有“自己的独到见解”、“附加的理解标识”、“每个环节拟采用的方法”以及“教后记”等内容---这是区别于学生稿的唯一标准。
四、怎样用好“六环节”导学模式
基本含义:“六环节导学”教学模式就是以“导学稿”为载体(教学蓝本),以“学习目标”为核心,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,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,以“先学后教”为基本理念的一种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模式。
学生的三次重要活动:
第一次:独学,找出不会的。
第二次:对学、群学,学会不会的。
第三次:人人展示学会的。
五、今后教学需强化的几点注意:
1.只要能独学解决的问题都要设计成预习部分。
2.预习出现过多的填空题。
3.预习要有引领学生读教材甚至读几遍教材的题目。
4.预习检测尽可能让学生主持,检测方式尽可能用展示法。
5.导入环节一定要有,而且一定要精彩。
6.一定要有板书(课题、本课重点)。
7.不要只盯住几个学生。
8.大展示后教师一定要总结、提炼。
9.自主学习脱离教材。
10.自主学习时教师不巡视指导。
11.小组长用的不好(主持探究活动、管理本小组成员、指导并负责教会本组困难生)。
12.学生展示欠指导(声音清晰洪亮、姿态标准、字迹工整、步骤规范、具有感染力)
展示歌:
我自信我最棒,聚焦点处来亮相
胸挺直头高昂,面带微笑喜洋洋
嘴里说心中想,脱稿不再看师长
吐字清声洪亮,嗯啊口语别带上
一握拳一挥掌,肢体语言能帮忙
展示完忙退让,褒贬评价记心房
13.总用“同学们对不对?”等俗套语言。
14.提问最好只问“×××小组回答”,学生回答(尤其探究反馈)时应“我们×××小组认为......”。
15.展示成果时要以谈方法为主,而
不是对答案。
16.时间分配不合理:
创境导入明确目标(1分)
预习检测反馈信息(4分)
自主学习组内清疑(7分)
合作探究,展示交流(20分)
巩固训练拓展提高(8分)
17.恰当使用教师的“讲”:
教师的“讲”尽量控制,不超10分钟。能让学生“讲”的教师绝不讲。导入要讲;大展示后要总结提炼讲;知识梳理归纳要讲;学生确实不会了要讲;重点中的重点要强调讲。
六、怎样写反思?
一要写成功之处。
二要写不足之处。
三要写教学机智。
四要写学生创新。
五要写“再教设计”。
评论